修辞手法大全(含例子)

修辞手法大全(含例子)

8. 反问

- 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如“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实际意思是那条街热闹。

- 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例如“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意思是字典是良师益友。

9. 引用

- 直接引用:直接引用原话。如“鲁迅先生有两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 间接引用:引用大意。例如“他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经常向别人请教问题”。

10. 借代

- 特征代本体:用事物的特征代替事物本身。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圆规”代指杨二嫂。

- 部分代整体: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代船。

- 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烽烟”代战争。

11.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如“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聪明过分”实际是说自己“愚蠢”。

12. 对比

- 两体对比:把两种事物对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一体两面对比: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对比。例如“这个苹果看起来很漂亮,但吃起来却很酸涩”。

13. 通感

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将嗅觉和听觉相联系。

14. 双关

- 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同音(或近音)条件构成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谐音“情”。

- 语义双关: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构成双关。例如“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夜”和“路”既指自然环境,也指社会环境。

15. 顶针

用前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开头。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16. 回环

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例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7. 移情

将人的主观感情移到客观事物上。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把人的情感“感时”“恨别”赋予花和鸟。

18. 拈连

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如“你别看我耳朵聋,我的心并不聋”。

19. 仿词

临时仿造出新词。例如“满心‘婆理’而满口‘公理’的绅士们的名言暂且置之不论不议之列”,仿“公理”造“婆理”。

20. 飞白

故意写错或说错,以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如“他用小拳头揉了揉眼睛,说:‘爸爸,我肚肚疼。’”其中“肚肚”就是飞白,体现儿童的语言特点。

21. 换算

把抽象的数字换算成具体的形象。如“这真是昂贵的一分钟,一分钟等于一元钱”。

22. 降用

把一些分量重的、庄严的词用于一般场合。例如“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狠心贼”在这里降用,带有亲昵的意味。

23. 易色

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来用。如“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羡慕”本是褒义词,在这里略带讽刺。

24. 婉曲

不直接说出本意,而是用委婉的方式表达。如“你的个人问题要抓紧解决了”,“个人问题”指婚姻问题。

25. 映衬

-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主体。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潭水之深衬托友情之厚。

- 反衬:用相反的事物衬托主体。例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用蝉噪、鸟鸣衬托山林的幽静。

26. 层递

- 递升:按照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等顺序排列。如“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 递降:与递升相反的顺序。例如“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

27. 警策

使某些语句语简言奇,含义深刻。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8. 示现

- 追述示现:把过去的事情说得仿佛在眼前一样。如“我仿佛又看到了故乡的山水,故乡的老桥,故乡的小伙伴们在桥下嬉戏”。

- 预言示现: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已经摆在眼前一样。例如“我仿佛看到了十年后的自己,在理想的大学中漫步,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 悬想示现:把想象中的情景说得好像就在眼前一样。如“她想象着自己穿上婚纱,站在教堂的圣坛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9. 跳脱

由于特殊的情境,中断语路。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中间的“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属于跳脱,体现了情绪的激烈变化。

30. 镶嵌

把特定的字词嵌入语句中。如“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善良、美丽的好姑娘”,“温柔、善良、美丽”就是镶嵌的内容。

31. 复迭

- 迭字:同一个字重叠使用。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迭词:两个相同的词重叠使用。例如“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32. 衬跌

先层层垫高,然后陡然一跌。如“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成绩好,品德好,才艺也出众,可就是有一个小缺点——太爱睡懒觉”。

33. 舛互

对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者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34. 互文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是将军和壮士们历经多年征战,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35. 合说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情况合并在一起表达。如“耳目聪明”,实际是“耳聪目明”。

36. 分说

与合说相反,把一个整体拆分开来表达。例如“他这个人,心是好的,只是有时候说话做事太鲁莽”。

37. 倒反

表面上是反说,实际上是正说。如“你真聪明,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

38. 歧谬

有意制造语句的歧义或荒谬。如“他一边走,一边唱,一边跳,一不小心掉进了没盖盖儿的下水道”。

39. 列锦

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40. 同语

主语和宾语是同一个词语。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1. 起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的鸣叫引出男子对女子的追求。

42. 歇后

用歇后语表达。如“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43. 转品

凭借上下文的条件,临时改变词语的词性。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由形容词变为动词。

44. 藏词

把人们熟知的词语隐去部分,用其中的一部分来代替。如“而立之年”,“而立”代“三十岁”,取自“三十而立”。

45. 别解

对词语进行歪曲的解释。如“他是一个‘气管炎(妻管严)’患者”。

46. 序换

改变词语的顺序以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如“屡战屡败”换成“屡败屡战”,情感和表达重点就有所不同。

47. 拆词

把一个词语拆分开来使用。如“焦头烂额”可拆为“焦头、烂额”,“他被这件事搞得焦头、烂额”。

48. 断取

截取一个词语中的一部分来表意。如“在这种情况下,只好打破‘沙锅’问到底了”,只取“打破沙锅问到底”中的“问到底”的意思。

49. 曲解

对原意进行歪曲的理解。如“‘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不是睡觉的床,而是院子里的井栏”,这是一种对诗句的曲解。

50. 析字

- 化形析字:把字形拆开分析。如“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

- 谐音析字:利用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来析字。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 衍义析字:根据字的意义来析字。如“人言为信”。

51. 组字

把几个字组合成新的词语或句子。如“木、目、心,组成‘想’字”。

52. 镶嵌数字

在语句中镶嵌数字以增强表现力。如“五颜六色的花朵开满了整个花园”。

53. 镶嵌方位词

在语句中镶嵌方位词。如“四面八方的人们汇聚到广场上”。

54. 镶嵌颜色词

在语句中镶嵌颜色词。如“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有一座红墙绿瓦的房子”。

55. 镶嵌叠词

在语句中镶嵌叠词。如“干干净净的街道,整整齐齐的房屋”。

56. 镶嵌干支

在语句中镶嵌干支。如“他出生在甲子年,历经乙丑、丙寅等年份”。

57. 镶嵌生肖

在语句中镶嵌生肖。如“他属龙,像龙一样有气魄”。

58. 镶嵌象声词

在语句中镶嵌象声词。如“呼呼的风声,哗哗的雨声,组成了大自然的交响曲”。

59. 镶嵌叹词

在语句中镶嵌叹词。如“唉,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啊!”

60. 镶嵌语气词

在语句中镶嵌语气词。如“他呀,真是个好人呢”。

61. 叠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监控安防卡可以作为内存卡吗为什么,监控安防卡可以作为内存卡吗?为什么? 365在线体育投注

监控安防卡可以作为内存卡吗为什么,监控安防卡可以作为内存卡吗?为什么?

《黑神话悟空》镔铁砂购买位置 365在线体育投注

《黑神话悟空》镔铁砂购买位置

《黑神话悟空》镔铁砂购买位置 365在线体育投注

《黑神话悟空》镔铁砂购买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