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高温酷热,吴锦秀蹲在客厅的桌前,帮父亲盯着正在砂锅里“咕嘟”翻腾的中药。父亲吴月军在前些日子听到女儿的高考成绩后,精神状态也是越来越好。
这是一个普通又特殊的家庭。吴锦秀,一个涟源市湄江镇深坑村的乡村女孩,与罹患尿毒症的父亲相依为命了12年,在今年高考中考出了671分的亮眼成绩。
6月30日,“涟源乡村女孩把苦难熬成671分”的视频,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视频里,吴锦秀一头短发干脆利落,身着朴素,却掩不住眉眼间飞扬的神采。面对镜头,她笑着说:“走过来了,所以并不觉得苦,因为爸爸替我扛下了太多。”这份近乎倔强的乐观,让千万网友为之动容。近日,记者走近这位自强不息的涟源女孩。
“哪怕重来一次,我还是选他做爸爸”
吴锦秀6岁那年,父母离异,她跟了父亲吴月军。2013年,在云南打工的吴月军确诊尿毒症。次年,病情急转直下。“那时以为熬不过去了,”吴月军声音有些哽咽,“就想着,我要是没熬过来,娃娃那么小可怎么办。”丧失劳动能力的吴月军只好回到湄江镇深坑村老家,在政府关心下办妥医保手续,就医有了保障。
2020年,吴锦秀回湖南涟源老家读初二。回到深坑村,吴锦秀在附近的大江口中学走读。每天天亮,她就得翻山越岭去学校。“山里没车,只能靠两条腿。”她清楚记得,“走山路要半小时,比大路近些,能省点时间。” 后来考上县城的涟源一中,学校离家足有三十多公里,她只能住校。回家的路变长了,与父亲相聚,也变得不那么容易。
而父亲吴月军,明知医生叮嘱不宜劳作,却硬是在老屋旁的荒田里开垦出一片天地。房前屋后一分半地,他养鸡鸭、种玉米。“前年收了300多公斤玉米,去年也有100公斤,”他看着田埂,语气平淡,“山里卖不动,都喂了鸡鸭,下的蛋能换点钱。”这些微薄产出,加上过去的积蓄,便是父女俩全部的经济来源。
听着父亲风轻云淡的讲述,吴锦秀眼中却泛起了泪光。她想起了高三那些日子,高考生需要营养,父亲每隔一阵子,总要颠簸几十里路到县城看她。每次来,都带一个鼓鼓囊囊的袋子,他不多话,只是把袋子往她手里一塞,咧着嘴笑:“锦秀,学校里吃好点。”袋子里,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鸡蛋。
“我当时不知道,是后来考完奶奶和我说,爸爸收起来的鸡蛋自己都没吃,全都拿给了我。那段时间,他都贫血了。”吴锦秀眼眶发红,“家里偶尔有点肉,他也都存着,只有等我回去,桌上才见点荤腥。”
吴锦秀一直认为,她其实并没有吃什么苦,苦难很多都是由父亲独自扛下了。“爸爸让我不用担心家里,只要我好好读书。有这样的父亲,是我最大的幸运。重来的话,我一定还会选他做爸爸。”
“有书读的日子,生活其实不苦”
乐观、自信、开朗,是记者见到吴锦秀的第一印象。
在许多人眼中,这个女孩的日子过得不易,但她脸上,总挂着明朗的笑容。“我觉得这些都是平常事,”面对外界的关注,吴锦秀朴实地笑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在网上被大家这么关注。”
高中三年,吴锦秀独自在涟源一中求学。生活自理,学业更靠一股子自律的劲儿。“学习是自己的事,未来也是走出来的,所以我努力学习,也是在编织自己的未来。”她笑容灿烂,话语坚定,“有书读的日子,我不觉得苦。”
这股自律,是刻在她骨子里的特质。担任化学课代表时,她的认真劲儿让老师郭国雄印象深刻:“锦秀自控力强,对自己要求很高。最让我佩服的是,在学校一个人生活的这三年,她都能做到每天中午一吃完饭,就雷打不动地直奔教室自习。而且她思考问题特别爱钻研,常常能沉下心,挖到老师都没展开的深度,那份专注劲儿,一看就是下了苦功夫的。”
即便是晚自习后疲惫不堪,手机的诱惑也曾让她手指总忍不住滑向短视频,可她身上的“韧劲儿”愣是让她挡住了诱惑。“我把那些娱乐视频都点了‘不感兴趣’,除了学习,其他都‘戒’了。”
吴锦秀的手机里,有一个备忘录,高中三年,她在备忘录中写下了成长路上的经历和反思。“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她不断追问自己,最终写下了七个清晰的目标:自律、自信、勇敢、清醒、情绪稳定、真诚、果敢。
“有了目标,脚下就有路了。”她眼神清亮,“写下目标那一刻,我就告诉自己,‘要活成想要的模样!’”
“不是在与命运抗争,而是在完成属于我的人生”
671分,是一个足以叩开国内顶尖学府大门的分数。
“我目前报考了浙江大学,未来想做人工智能研发。”吴锦秀眼神坚定。这个选择,承载着她的科研梦,也凝聚着家人的期盼。
她的科研梦,萌芽于初二课堂。当老师讲述邱少云等先辈为国牺牲的故事时,许多同龄人或许感到遥远,吴锦秀却听得热泪盈眶。“后来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也了解了很多感动中国的故事,特别是黄文秀的事迹,自此心里就埋下了做科研、为国家做点什么的种子。”她回忆道。
这份对国家大义的理解,超乎了她的年龄,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成为她朴素的信念。十年饮冰,难凉少年热血,这份孜孜以求的坚持,更是她拔节生长、奔向云端的动力。
吴锦秀近期在为母校涟源一中的演讲做准备,在她的文稿中,有一段内容是谈及她对“命运”的理解:“命运是什么?有人觉得是‘龙生龙,凤生凤’,但这是人为划定的。命运是未知的路,走下去才知道通向何方。不必太过纠结和犹豫,真正决定结果的不是选择,而是过程。我们只用负责追梦,把结果交给时间。”她的语气平静而坚定,“与其说是在与命运抗争,我更愿意说是在完成属于我的人生。”
这个坚韧女孩的故事经报道后,感动了许多人。社会各界爱心如潮水般涌向这对父女,企业家、爱心人士纷纷施以援手,送上捐款、物资,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过,近日吴锦秀在镜头前真诚致谢各方帮助后,婉拒了后续的捐助:“感谢大家的助力,学习费用已有足够保障!”视频里,她笑容明朗。
穿过石缝的树苗,终将长成庇护他人的大树。在谈及之后的打算,她郑重地道:“等将来有能力了,我要参加助学会,帮更多像我这样的孩子走出大山。”
这个夏末,吴锦秀将走向大学。她携带的不只是行囊,更有一份在苦难中淬炼出的力量——当生命遇上贫瘠的土壤,就用坚韧的根系开出希望的花。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