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介紹的是石家莊到太原的普速鐵路。關於同名的高速鐵路,請見「石太客運專線」。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4月4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石太鐵路" — 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石太鐵路概覽營運範圍 中國河北省、山西省服務類型客貨兩用目前狀況營運中起點站石家莊站、太原站技術數據路線長度242.95 km軌距1,435毫米(標準軌)(標準軌)
路線圖
圖例
京廣高速鐵路往廣州南站方向
石太客運專線往太原站方向
石家莊站
石濟客運專線往濟南東站方向
石德鐵路往德州站方向
京廣高速鐵路往北京西站方向
京廣鐵路往北京豐臺站方向
石家莊北站
石家莊西站
獲鹿站
石太客運專線往太原站方向
頭泉站
下安站
上安站
岩峰站
井陘站
翟家莊站
南張村站
井南站
南峪站
娘子關站
程家站
岩會站
亂流站
白羊墅站
陽涉鐵路往懸鐘站方向
陽泉站
賽魚站
坡頭站
測石站
芹泉站
壽陽站
馬首站
蘆家莊站
段廷站
東趙站
北合流站
太焦鐵路往焦作站方向
同蒲鐵路往華山站方向
榆次站
鳴李站
大西客運專線往大同南站方向
太中銀鐵路往銀川站、中衛站方向
太原南站
石太客運專線往石家莊北站方向
太原站
上蘭村鐵路往上蘭村站方向
大西客運專線往西安北站方向
同蒲鐵路往大同站方向
本模板:檢視討論編輯
石太鐵路是中國河北省石家莊市至山西省太原市的一條鐵路幹線,途經井陘縣、陽泉市、壽陽縣、榆次縣等縣市,原稱正太線[註 1],是山西省的第一條鐵路。
石太鐵路穿越太行山脈,在石家莊市與京廣鐵路、石德鐵路相連,在太原市與南北同蒲鐵路、太焦鐵路相接,在陽泉市與陽涉鐵路相通,沿線還連接有新井支線、鳳山支線和白蔭支線等支線,是山西省通往京、津、滬和江南各地的主要通道。
歷史[編輯]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fr:Les Chemins de fer chinois et l』ouverture du Céleste-Empire
甲午戰敗後,清政府大力推行洋務新政。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決定修建蘆漢鐵路,並且以該路為幹線,鄰省可修建支線與之銜接。山西巡撫胡聘之推崇張之洞「利用晉鐵」的主張,於1896年6月上疏請修建太原府至正定府的鐵路支路,由山西商務局借外債興造。1896年7月8日,光緒帝批准。山西巡撫於1897年5月提出向華俄道勝銀行(由法國金融資本實際控制)借款的請求,朝廷下旨照准。1898年5月21日,山西商務局的曹中裕與華俄道勝銀行代理人璞科第在北京簽訂 《柳太鐵路合同》,約定:為了避免建設滹沱河大橋的成本,正太鐵路東端起點,從正定城南移到柳林堡(今石家莊市長安區勝利北街道柳林鋪村),所以歷史上,又稱為太柳鐵路。全長約500華里,工期三年,借款2500萬法郎,年息六厘,25年本利還清。
1902年9月7日,清政府決定正太鐵路由原來的商借商款改為官借商款。1902年10月15日,由督辦鐵路總公司大臣盛宣懷同華俄道勝銀行駐中國總辦佛威郎(C.R.Wehrung)於上海簽署《正太鐵路借款合同》(即《1902年中國國家鐵路五厘借款》)和 《正太鐵路行車合同》十款。借款總數4000萬法郎,合銀1300萬兩,年利五厘,折扣九折,借款年限三十年。
正太鐵路勘測始於1903年秋畢於1905年底。採取1米窄軌,為山西窄軌鐵路之濫觴。為進一步減少費用,要求鐵路進入平原之後,線路取直,將東端起點從柳林堡進一步南移到枕頭鎮(今振頭街道)附近的石家莊村。工程分為六段,除石家莊至乏驢嶺、乏驢嶺至下盤石頭兩段由外國人承包外,其餘絕大多數工程均由中國包商承建。自1904年4月開築,1907年10月全線竣工,11月通車。東起正定府,西到太原府,全長242.95公里。隧道23座,大小橋梁1200多處,最長的隧道640米。由石家莊站起西行經大郭村、獲鹿縣、頭泉、白王莊、五里舖、微水、南河頭、南橫口、南張村、井陘、北峪、南峪、娘子關、程家壟底、下盤石、岩會、亂柳、白羊墅、陽泉、賽魚、坡頭、測石驛、芹泉、壽陽、郭村、上湖、蘆家莊、段廷、東趙村、北合流、榆次、鳴李、北營共33車站,最後進入太原站。為單線米軌。組織機構分為兩個系統:一是正太鐵路監督局,中國方面委派局長主持,掌「監督」之權。二是總管理處,由法國的總工程師主持,掌握運營全權,路局設在石家莊。
由於鐵路交通匯聚導致的工商業發展,民國14年(1925年),石家莊村街區面積已經達到1.8平方公里,經當時北洋政府批准,和鐵路以東的休門村合併,成立石門市(即石家莊與休門等村合併,取石家莊和休門首尾各一字)。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頒布《普通市組織大綱》,規定了設立普通市的條件,石門市因不符合建市要求被取消。但是石門市的城市化進程沒有因此受到阻礙,到20世紀30年代初,人口增加到6.3萬,產業工人總數已達1.6萬,面積擴大到18平方公里,逐漸取代正定成為這一地區經濟、交通的中心。
1932年接收時的正太鐵路全圖
鐵路自1912年3月1日起還本,1932年3月還清借款本息。經時任正太鐵路局正、副局長的王懋功和朱華、鐵道部正太鐵路接收委員會的談判,法方於1933年交還路權。10月25日上午9時舉行了接收典禮。此後,中方開始點收,點收完畢即由中方全權負責。以1933年2月1日為標誌,接收手續全部完成。
1938年11月至1939年10月,日本占領軍當局對該鐵路進行了技術改造,將正太鐵路使用的窄道改為準軌,並改名為石太鐵路沿用至今。改造後,石太鐵路接入平漢線石家莊站,原正太線石家莊站撤銷;在太原站連接了南北同蒲線。
一百多年來,石太鐵路經歷了從窄軌到標準軌,從單線到複線,主力牽引動力從蒸汽到電力的不斷發展。從1951年9月開始,石太鐵路先後5次進行技術改造,1981年12月18日雙線全線貫通。1974年4月,國家批准對石太線進行電氣化改造,石陽段於1975年5月開始施工,1980年9月9日開通試運,1980年12月交付運營;陽太段於1978年5月開始施工,1982年9月28日送電投產,9月29日舉行通車典禮,10月1日交付運營,石太鐵路全線完成電氣化改造,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鐵路,提高晉煤外運量近2倍,上行牽引數由原來的2400噸提高到3300噸,年輸送能力由2000多萬噸提高到4000多萬噸。2005年新的太原鐵路局成立,對石太鐵路進行了安全標準線建設。
2020年12月,既有石太線鳴李至長風街線路所段在客運運價里程表中被併入鄭太客專[1]。
正太鐵路[編輯]
鐵道部直轄正太鐵路舉行接收典禮攝影紀念民國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石家莊車站
石家莊大橋(大石橋)
石家莊總機廠
正太鐵路石家莊機車房
娘子關車站全景
正太鐵路60公里417尺處之灣道
正太鐵路61公里900尺處之空墻
正太鐵路71公里400尺處之橋樑
正太鐵路170公里處之山洞
正太鐵路177公里處之灣道
正太鐵路材料所
正太鐵路石家莊總局
正太鐵路石家莊總局側影
民國二年孫文督辦全國鐵路時視察正太鐵路留影
注釋[編輯]
^ 法語:Ligne de chemin de fer de Cheng-Ting-Fou à Tai-Yuan-Fou,正指正定府。
參考文獻[編輯]
山西文明先聲:百年石太鐵路 從滄桑走向輝煌(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正太鐵路全圖(善本掌故):中國鐵路網
^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铁客电〔2020〕180号 国铁集团关于公布郑太客专焦作至鸣李段客运运营条件及运价有关事项的通知. 鐵路客貨運輸專刊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20, (6): 40–45. ISBN 978-7-113-26798-8.
閱論編 石太鐵路
(石家莊 - )石家莊北 - 石家莊西 - 獲鹿 - 頭泉 - 下安 - 上安 - 岩峰 - 井陘 - 翟家莊 - 南張村 - 井南 - 北峪 - 南峪 - 娘子關 - 程家 - 西武莊 - 下盤石 - 岩會 - 亂流 - 白羊墅 - 陽泉 - 賽魚 - 坡頭 - 測石 - 芹泉 - 壽陽 - 馬首 - 上湖 - 蘆家莊 - 段廷 - 東趙 - 北合流 - 榆次 - 鳴李 - [北營已拆除段太原南 ] - 太原 - 太原東 - 太原北註釋:鳴李至太原段2020年被劃入鄭太高速鐵路。
閱論編山西鐵路高速鐵路/客運專線
石太客運專線
鄭太高速鐵路(太焦段)
張大客運專線
烏大高速鐵路
大西高速鐵路
雄忻高速鐵路
幹線鐵路
京包鐵路
大秦鐵路
大准鐵路能
准池鐵路能
准朔鐵路
神黃鐵路能(神朔段能 · 朔黃段能)
京原鐵路
石太鐵路
太原鐵路樞紐西南環線
太焦鐵路
太中銀鐵路
同蒲鐵路
韓原鐵路
瓦日鐵路
邯長鐵路
和邢鐵路
侯西鐵路(侯閻鐵路 · 黃韓侯鐵路)
侯月鐵路
浩吉鐵路
支線鐵路
孝柳鐵路地
上蘭村鐵路
神河鐵路地
寧岢鐵路
寧靜鐵路地
白家莊鐵路
介西鐵路
靜靜鐵路地
嘉南鐵路地
武左鐵路地
禮垣鐵路
沁沁鐵路
口泉鐵路
太興鐵路地(太嵐鐵路)
忻河鐵路
陽大鐵路
陽涉鐵路
湖大鐵路
平朔支線
白蔭鐵路
翼絳鐵路
呂臨鐵路
(未通車線路以灰色字表示)
地:地方鐵路
能:國家能源集團鐵路
中國鐵路
中國鐵路線路列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速鐵路
中國鐵路客運
中國各省鐵路模板:京 | 津 | 冀 | 晉 | 蒙 | 遼 | 吉 | 黑 | 滬 | 蘇 | 浙 | 皖 | 閩 | 贛 | 魯 | 豫 | 鄂 | 湘 | 粵 | 桂 | 瓊 | 渝 | 川 | 貴 | 雲 | 藏 | 陝 | 甘 | 青 | 寧 | 新 | 港 | 澳
閱論編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運輸注1(線路列表)五縱三橫主幹線注2南北
京哈—京廣線
京九線
京滬線
同蒲—太焦—焦柳線
寶成—成昆線(複線)
東西
京哈—京包—包蘭—蘭青—青藏線
隴海—蘭新—北疆線
滬昆線
鐵路線路(未通車線路以灰色字表示)A
阿阿線
阿準線
阿扎線
艾維爾溝支線
安轎線
安口南
安李線
安慶線
安衛線
安陽西
B
八建線
八所線
巴達線
巴所線
巴新線
巴珠線
鮁魚圈
白阿線
白和線
白老線
白楊線
白洋港
白蔭線
包白線
包環線
包蘭線
包滿線
包神線
包石線
包西線
寶成線
寶麟線
寶中線
保滿線
卑水線
北曹線
北黑線
北疆線
北疆支線
北侖線
北民線
北票線
北楊線
本溪湖
濱北線
濱港線
濱江西
濱綏線
濱洲線
勃七線
博賀港
博林線
博山線
博小線
博州線
渤海輪渡
C
曹妃甸南
曹妃甸西
曹山線
曹壽線
草官線
茶高線
茶卡線
柴達爾
柴木線
昌福線
長白線
長荊線
長江埠附屬線
長旅線
長牛線
長沙北
長雙煙
長圖線
長興島
朝開線
朝杞線
朝烏線
朝陽西
郴嘉線
陳塘莊
成賓線
成都北
成都西
成格線
成灌線
成花線
成昆線
成汶線
成渝線
承隆線
承灤線
城雞線
城莊線
赤大白
楚大線
穿山港
川黔線
川青線
川藏線
春羅線
磁萊線
翠巒線
D
達成線
達萬線
大寶山
大豐港
大湖線
大薊線
大萊龍
大理北
大麗線
大臨線
大連北
大牡線
大秦線
大瑞線
大台線
大冶附屬
大張線
大鄭線
大準線
丹大線
丹西線
當遠線
德大線
德杭線
德天線
燈鏵線
滇緬線
滇藏線
定銀線
東邊道
東川線
東港線
東海島線
東平線
東烏線
東營港
董家口
都清線
渡口線
段大線
敦格線
敦煌線
多豐線
E
峨廣線
額吉淖爾
鄂爾多斯沿河線
鄂州西附屬
F
范辛線
坊子線
房山線
分文線
豐廣線
豐沛線
豐沙線
豐雙線
豐臺西
豐準線
峰峰線
峰福線
鳳山線
鳳上線
符夾線
撫江線
福連線
福馬線
福前線
撫順線
阜淮線
阜金線
阜六線
富西線
G
改湖線
干武線
甘井子
甘泉線
甘鍾線
贛龍線
贛韶線
高坑線
高新線
格庫線
溝海線
溝營線
古洛線
灌賽線
廣巴線
廣大線
廣樂線
廣茂線
廣梅汕
廣深線
廣石線
廣岳線
廣珠線
歸連線
貴大線
貴西線
桂林南
郭白線
郭查線
H
哈佳線
哈羅線
哈木線
哈萬線
海公線
海拉線
海南東環
海南西環(普速)
海青線
海岫線
海洋線
海伊線
韓原線
邯長線
邯磁線
邯黃線
邯濟線
漢丹線
杭州線
浩吉線
合肥北
合九線
合寧線
合武線
何楊線
和龍線
和坪線
和邢線
河茂線
和若線
賀烏線
鶴北線
鶴崗線
衡柳線
恆山線
紅會線
紅嶺線
紅淖三
紅旗線
紅灄線
洪山線
洪鎮線
虹安線
虹封線
虹七線
侯西線
侯閻線
侯月線
後秦線
呼鄂線
呼準線
湖大線
湖蒿線
湖林線
湖雍線
葫蘆島
虎豐線
滬昆線
滬蘇通線
滬甬線
樺陽線
懷范線
懷化南
懷邵衡
淮南線
皇姑屯
黃百線
黃大線
黃渡線
黃格線
黃公線
黃韓侯
黃良線
黃陵線
黃南線
黃埔線
黃石東
黃萬線
渾白線
火龍溝
霍白線
J
雞個線
雞楊線
吉衡線
吉井線
吉蘭泰
吉舒線
集包線
集二線
集通線
濟滬線
濟南線
濟晏線
夾孟線
佳富線
佳鶴線
佳前線
嘉策線
嘉鏡線
嘉南線
筧橋線
建化線
江岸線
江長線
江門線
江陰輪渡
將淖線
膠黃線
膠濟線
膠新線
焦柳線
焦作北
介西線
金阿線
金城線
金華線
金紅線
金筠線
金千線
金山線
金台線
金溫線
金溫貨線
金窯線
津霸線
津北環
津薊線
津南環
津南港
津山線
津西南環
錦承線
錦赤線
晉中南
京包線
京承線
京廣線
京廣附屬線
京哈線
京滬線
京濟線
京九線
京門線
京唐港
京通線
京西北
京原線
京直線
荊門東
荊沙線
精霍線
靜靜線
酒額線
九江線
九江北
九棋線
峻德線
K
喀和線
開豐線
開柳線
開陽線
開源線
康延線
岢瓦線
克塔線
口泉線
庫俄線
奎北線
昆河線
昆石線
昆小線
昆陽線
昆一線
崑玉線
昆玉河
崑玉線 + 玉蒙線 + 蒙河線
L
拉濱線
拉林線
拉日線
來合線
蘭阿線
蘭合線
蘭青線
蘭新線
蘭渝線
蘭州北
嵐山港
藍多線
藍煙線
浪石線
樂巴線
樂德線
黎欽線
黎湛線
禮垣線
李港線
醴茶線
醴瀏線
栗漿線
麗香線
良陳線
聊城東
遼溪線
遼西線
連樂線
林碧線
林東線
林密線
林浦線
臨哈線
臨告線
臨沂北
臨沂南
臨窯線
靈二環線
靈鄉線
劉家峽線
柳紅線
柳梧線
柳州東
六道灣
六盤水南
龍豐線
龍舒線
龍煙線
龍巖東
隆黃線
隴海線
婁插線
蘆草溝
蘆潮港
旅順線
灤菱線
羅岑線
羅定線
羅家莊線
洛茂線
洛陽北
洛宜線
洛湛線
漯寶線
漯阜線
漯舞線
M
麻武線
馬磁線
馬玉線
茂湛線
梅桂營
梅集線
梅坎線
梅七線
梅前線
梅余線
煤山線
蒙寶線
孟寶線
孟平線
密東線
綿遂線
鳴北線
明泌線
N
南堡線
南昌西環
南防線
南涪線
南改線
南甘線
南廣線
南何線
南疆線
南京西
南昆線
南嶺線
南票線
南平東
南沙港
南烏線
南陽東
南陽西
南陽寨
南苑線
內昆線
內六線
嫩黑線
鯰魚套
寧安線
寧大線
寧靜線
寧岢線
寧啟線
寧蓉線
寧銅線
寧西線
P
盤五線
盤西線
彭白線
平谷線
平南線
平齊線
平慶線
平汝線
平舞線
平鹽線
平禹線
坪嵐線
坪樂線
坪木線
浦東線
Q
七灤線
棲霞山北
齊昂線
齊北線
齊紅線
遷曹線
前撫線
前賈線
黔桂線
欽北線
欽港線
秦南線
沁沁線
青阜線
青臨線
青蘆線
青新線
青鹽線
青藏線
清冠線
清綠線
清遠電廠
秋冷線
衢九線
衢寧線
曲仁線
R
仁麗線
瑞梅線
S
三道嶺
三火線
三棵樹線
三羅線
三水南
三萬線
三新線
三洋線
桑多線
桑錫線
沙鮁線
沙坪垻
沙午線
沙蔚線
山鄧線
上海南
上蘭村
上鉛線
韶山線
畲汕線
蛇口線
灄武線
深湛線
神大線
神河線
神黃線
神朔線
神延線
瀋大線
瀋丹線
瀋撫線
瀋吉線
瀋山線
石長線
石德線
石林線
石碌線
石南線
石汝線
石太線
石圍塘
石西環
豎開線
雙沙線
雙鴨山
水柏線
水蚌線
水曹線
水大線
水紅線
朔黃線
四梅線
松陶線
松宜線
宿淮線
綏東線
綏佳線
遂成線
遂渝線
穗機鐵
T
塔韓線 (蒙)
塔韓線 (黑)
太倉港
太焦線
太嵐線
太錫線
太興線
太中銀
泰肥線
湯鶴線
湯林線
湯台線
唐曹線
唐包線
桃威線
陶舒線
天策線
天隴線
天平線
田桓線
田靖線
田德線 + 德靖線
田通線
田五線
鐵法線
鐵靈線
通古線
通灌線
通霍線
通讓線
銅白線
銅九線
銅錄山(銅大線)
同蒲線
圖琿線
圖佳線
圖木舒克支線
團杉線
W
瓦日線
外南線
皖贛線
王家山線
王孫線
王萬線
威寧線
濰坊港
葦亞線
魏塔線
文茶線
文蒙線
烏將線
梧淖線
武黃線
武九線
武九北線
X
西安北
西恩線
西長線
西甘線
西康線
西平線
西延線
西余線
錫北線
錫多線
錫二線
錫桑線
錫烏線
溪博線
溪田線+田桓線
夏港線
咸銅線
襄渝線
湘桂線
向哈線
向梁線
向潭線
蕭甬線
小黃山
小梨線
小厲線
小新線
新北線
新長線
新井線
新開線
新密線
新商線
新上線
新敖段
新陶線
敖上段
新兗線
新義線
新月線
新藏線
新準線
辛泰線
興泉線
岫莊線
徐沛線
許鄲線
敘大線
宣杭線
宣龐線
宣煙線
浚鶴線
Y
鴨大線
鴉宜線
牙林線
雅滿蘇
亞林線
煙白線
煙大線
兗石線
陽安線
陽涉線
羊場線
洋呂線
窯街線
葉赤線
一零一
伊阿線
伊加線
伊敏線
沂沭線
宜珙線
宜萬線
益煤線
益羊線
陰火線
鷹廈線
營口線
甬北環
甬金線
永廣線
永耒線
永莆線
永青線
甬舟線
友寶線
魚焉線
於虎線
渝貴線
渝懷線
渝利線
禹鄲線
禹亳線
宇輝線
宇松線
玉門南
玉磨線
玉鐵線
粵海線
運三線
Z
棗臨線
漳龍線
漳龍坎
漳泉肖
漳州線
張雙線
張塘線
張張線
鄭航港
鄭環線
鄭西北
鄭滎線
織納線
中吉烏
中緬線
周口店
周蘆線
珠珠線
駐汝線
准池線
准東線
准神線
准朔線
淄東線
資威線
資許線
梓權線
注1:關於中國大陸的高速鐵路線、高速鐵路,參見「中國高速鐵路模板」。注2:「五縱三橫主幹線」概念即為五條南北方向鐵路大通道和三條東西方向鐵路大通道。注3:鐵路線路名稱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線路名稱代碼》(GB/T 25344—2010)編寫。注4:請按照鐵路標準名稱查找,例:「麻武鐵路」亦名「武麻鐵路」,但其標準名稱是「麻武鐵路」。注5:線路名稱按照標準名稱的音序排列(還需部分整理)。
中國鐵路 - 中國鐵路線路列表 - 列車車次 - 中國鐵路客運 - 中國國際列車
中國各省鐵路模板:京 | 津 | 冀 | 晉 | 蒙 | 遼 | 吉 | 黑 | 滬 | 蘇 | 浙 | 皖 | 閩 | 贛 | 魯 | 豫 | 鄂 | 湘 | 粵 | 桂 | 瓊 | 渝 | 川 | 貴 | 雲 | 藏 | 陝 | 甘 | 青 | 寧 | 新 | 港 | 澳
閱論編清朝鐵路運輸年份無說明者皆為通車時間。未通車線路以灰色字表示。1860年代至1870年代
展覽鐵路(1865年)
吳淞鐵路[外 1](1876年)
1880年代
唐胥鐵路(1881年)
唐閻鐵路(1886年[QR 1])
唐蘆鐵路(1887年[QR 2])
台灣鐵路(1891年[QR 3])
津沽鐵路(1888年[QR 2])
津唐鐵路(1888年[QR 2])
西苑鐵路(1889年)
1890年代
冶津鐵路(1890年[QR 2])
關東鐵路(1894年[QR 2][QR 4])
津榆鐵路(1896年[QR 2])
淞滬鐵路(1897年[QR 5])
津蘆鐵路(1897年[QR 2])
關內外鐵路[外 2](1897年[QR 6])
1900年代
京奉鐵路中後所-溝幫子段(1900年)
東清鐵路西部線[QR 7][外 3](1901年)
東清鐵路東部線[QR 8][外 3](1901年)
粵漢鐵路省佛支路(1903年)
新易鐵路(1903年)
東清鐵路[外 3](1903年正式通車)
東清鐵路南部支線[外 3](1903年完工)
膠濟鐵路[外 4](1904年)
南滿鐵路(1905年[QR 9])
安奉鐵路[外 5](1905年)
株萍鐵路(1905年)
蘆漢鐵路[外 6](1906年)
潮汕鐵路(1906年)
江墅鐵路(1906年)
京苑鐵路(1907年)
京奉鐵路(1907年[QR 10])
道清鐵路(1907年)
正太鐵路[外 7](1907年)
同蒲鐵路(1911年停工)
京張鐵路京門支路(1908年)
滬寧鐵路(1908年)
寧省鐵路(1909年)
齊昂鐵路(1909年)
京張鐵路(1909年)
汴洛鐵路(1909年)
張綏鐵路張家口-陽高段(1911年)
清徐鐵路(1911年[QR 11])
川漢鐵路宜夔段(1909年開工,1911年停工)
1910年代
滇越鐵路[外 8](1910年)
漳廈鐵路嵩嶼-江東橋段(1910年)
洛潼鐵路(1910年開工,1932年全通)
津浦鐵路(1911年)
廣九鐵路(1911年)
台棗鐵路(1912年)
新寧鐵路(1913年)
滬杭甬鐵路(1914年)
張綏鐵路陽高-大同段(1914年)
川漢鐵路漢宜段(1914年開工,1926年停工)
粵漢鐵路廣韶段(1916年)
南潯鐵路(1916年)
京綏鐵路(1916年[QR 12])
粵漢鐵路湘鄂段(1918年)
相關條目:中華民國大陸時期鐵路運輸
滿洲國鐵路運輸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運輸
注釋:
^ 唐胥鐵路的延長線
^ 2.0 2.1 2.2 2.3 2.4 2.5 2.6 京奉鐵路的前身
^ 只修至新竹縣,1893年停工
^ 修至中後所停修
^ 於吳淞鐵路原址重修
^ 津蘆鐵路、津榆鐵路及仍在延長的關外段合稱
^ 今濱洲鐵路
^ 今濱綏鐵路
^ 東清鐵路南部支線寬城子-旅順段改稱
^ 關內外鐵路改稱
^ 清江-楊莊段建成後停工,臧家碼頭-西壩段非正式通車
^ 京張鐵路、張綏鐵路合稱
所有權備註:
^ 英資控制
^ 英籍人員占主導地位
^ 3.0 3.1 3.2 3.3 俄方中東鐵路公司控制
^ 德方山東鐵路公司控制至1914年
^ 日資南滿洲鐵道控制
^ 比資公司控制至1909年1月1日
^ 法資巴黎和尼德蘭銀行(法語:Paribas)控制至1932年
^ 法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