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乡下,有这么一个传说,如果听到某种鸟的叫声,第二天声源附近就会有人死亡,自然死亡的那种。一叫一个准。我们潮汕把人过世称为“老去”,又因这种“报丧鸟”一叫就会有人死,所以人过世也叫【鸟老】
伊鸟老去了(等于普通话“他死翘翘了”,一种不尊重又不太伤大雅的表达方式)。
伊鸟老去了(等于普通话“他死翘翘了”,一种不尊重又不太伤大雅的表达方式)。
那么,这么神的鸟是神马鸟?
|阴摩罗鬼(藏经有云:“新死尸之气易变化为阴摩罗鬼”)
是阴摩罗鬼吗?肯定不是,其实是猫头鹰(某种雕鸮)。猫头鹰为什么这么神,这是有科学依据的。说是当一个久治不愈或者自然死亡的人开始进入死亡前的第一阶段时,人还活着,而胰岛、肺部、肠、胃已经开始自我消化了和腐败了。于是散发出少量的尸气(腐氨和尸氨),由于浓度太低,人是无法察觉的,浓度高了人才能闻到臭味,而且有毒哦。猫头鹰就能闻到,出于天性,他被吸引了过来,然后发出某种象征性的叫声。
|各种猫头鹰的叫声
而人们却以为是猫头鹰叫后导致了人死,这种因果倒置现象就是所谓的【鸟老】。
▍起死回生
但猫头鹰的叫声也有失灵的时候,那就是濒死的人出现了【回光返照】现象,然后又拖了几天。远古的时候也因为知道人有这个回光返照的生理现象和假死状态(休克)(当然,他们没这种叫法,一般将其视为【起死回生】),人在断气之后不能作为真正的死人去处理,“尸体”要放置一段时间,后来就演化成各种丧俗,其性质也出现了各种变化,有的为了表示孝顺,有的为了彰显家财,就有了各种风光大葬。
▍红花
展开全文
在时日允许的情况下,一般是丧礼能进行越久越好。那么,尸体的“保鲜”问题就成为了问题,问题主要就是对于尸气的处理。因为尸气主要就是腐氨和尸氨两种有毒气体,一般身子弱的人到现场后会中毒,迷信的说法就是冲到煞气。一般人们会带上一枝榕树枝或者石榴枝(潮汕人称为【红花】)夹在耳朵上或插在头发上,现场也会放一些榕树枝,特别是门上,因为,榕树会净化掉一些尸气。
▍祭奉
然后是不断地烧香、点蜡烛和不时地烧纸钱,俗称【烧脚尾纸/钱】,这也起到一个稀释尸气的作用。最后是入殓,入殓前有个仪式,叫做【饲生】,孝子要奉上祭品送入死者口中(米饭、豆干等),祭词是【你饲我大,我饲你老】——这个过程又叫【祭奉】
(有人在母亲节、父亲节之类的感恩节的时候发朋友圈“你养我大,我养你老”……你爸妈最好不是潮汕人)(【祭奉】谐音字常用“志凤”、“济凤”,也慎用吧。)
▍入殓
祭奉完了之后就入殓了,进了棺材,又进一步与尸气做斗争,棺材底部会铺一定量的碳和石灰。也是起到吸收尸气的作用。因为这时棺材盖还不能盖上,还得要瞻仰遗容。再过几天就可以出殡了。
结尾我想说,迷信它不一定是不科学,很多时候它是一种不知所以的很科学的做法。它的形成也许是在长久的不断尝试下偶然发现的很科学的解决方法。即使你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也不能能以“愚昧”两字来概括。迷信是一种保护,且经常体现出一种智慧。
相关阅读:|||
本文内容属于【原创】,原创不易,请尊重。转载/引用前请仔细阅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